1977年,香港理工學院的林德富先生隨香港文教界代表團來西安交通大學參觀訪問,他認為西安交大注重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學習,并提出希望兩校能建立聯系。在陜西省政府和高教局同意的基礎上,經過西安交通大學慎重地分析和考慮,以及兩校之間反復地協商,1978年此事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的大江南北,舉國上下百廢待興,封閉已久的國門向世界敞開。這一年,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更是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插上了翅膀。還是這一年,受西安交通大學的邀請,香港理工學院院長李格致博士率團訪問西安交大,這是內地高校首次邀請香港教育代表團來訪。香港理工學院對在西安交大的訪問非常滿意,李格致院長還表達了兩校建立校際交流關系的美好愿望,并邀請西安交大師生回訪香港理工學院。兩地學者深入了解、互通互學、合作交流的序幕就此拉開。
1978年李格致(前排左一)在莊禮庭(前排右一)陪同下參觀西安交大圖書館
征得了陜西省和教育部的同意,西安交通大學組建了內地高校赴港訪問的第一個代表團。由于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為了保證代表團赴港訪問能順利成行,西安交通大學就確定人選、出訪行程和活動安排、需要重點考察的業務范圍,以及各種經費預算等事宜,制定了周密的計劃。這里還有一個小插曲,由于改革開放初期,內地人的穿著還比較傳統和樸素,基本上沒有西裝,出于禮儀的需要,代表團成員出訪時全部是西裝革履,而這些西裝卻大多都是借來的。
1979年5、6月間,在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后,以時任校長陳吾愚先生為團長的西安交通大學代表團一行十人,終于踏實上行程,對香港理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等進行了為期兩周的交流訪問。
西安交通大學代表團成員參觀香港理工學院電鍍制品展覽
代表團在港期間與三所高校的教職員及工程技術人員廣泛接觸、親切交流,對三所高校的教學和管理模式進行了全面的考察,除了參觀電子、機械、物理等系的實驗室和研究室外,還參觀了電腦中心、試聽教育等內地剛剛起步的領域。我校周惠久、向一敏、胡正家等三人還受邀作了建國后內地學者在香港的首次學術報告,充分展示了我校教授學者的科學研究水平,獲得香港教育界同仁的熱烈歡迎和贊譽。此外,代表團成員還參觀考察了香港的兩個電力公司和一個飛機修造廠,開闊了眼界,親身感受了先進科學技術的魅力。香港的《文匯報》《大公報》等多家媒體,對這次訪問給予了很多友好的報道和高度評價。在港期間,代表團也受到旅港校友的熱情歡迎和款待,校友們還慷慨解囊,湊錢給母校贈送了計算機和技術資料等禮物,表達了香港各界校友對母?;隊繅衾@的深情,以及支持母校發展的真誠愿望。
此次香港之行,代表團成員不僅學習了對方優秀的教育理念和國際化的教育模式,也與久違的校友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增進了兩地學者、校友情感的融合,對后來兩地高校進一步的協作共贏起了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西安交通大學代表團成員與旅港校友親切座談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內地彩色照片還很少,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館藏照片也幾乎都是黑白的。這些記錄西安交大學者赴港訪問的彩色照片顯得格外引人矚目,她用絢麗的色彩把兩地教育工作者友好往來的精彩瞬間載入了史冊。這些照片記住的是西安交大的先賢們開啟了內港教育交流的破冰之旅,留下的是兩地同胞血脈相連、攜手共創中華民族教育發展和民族復興大業的永恒。
改革開放四十年后的今天,香港早已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西安交大始終走在時代的前沿,與香港高校在教學、科研、管理等各個領域的合作交流已經非常廣泛和頻繁,兩地互派學者、交換培養學生等都已經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當年赴港訪問代表團的十位成員,其中大部分人已經駕鶴西去,仍然健在的老人都已步入耄耋之年,他們是西安交通大學建設、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其中也不乏交通大學西遷的親歷者。老人們退而不休,繼續和所有的交大人一起,譜寫更壯美的創業鴻篇。